近几年,三角梅火的不得了。
南方自不用说,北上之路也是一马平川:2018年,青岛上合峰会,上海进博会等大腕儿活动中,三角梅怒刷存在感;在一些北方城市的夏秋季花展上,比如北京王府井、青岛五四广场上,也摆上了三角梅。
而“三角梅”三个字,对于那些见过、未见过她的人,仍然有一些疑惑与陌生……
此“梅”非梅
三角梅,虽名带“梅”字却不属于梅花,她还有一连串名字:宝巾、簕杜鹃、小叶九重葛、三角花、紫三角、紫亚兰等等。
她开的总是一簇接着一簇的群花,枝繁叶茂,绮丽多姿,婉若盛开的杜鹃花,煞是美丽!
临风艳一城
三角梅观赏价值很高,有称其为“南方花王”,而且还是珠海、深圳、厦门、惠州、江门、三亚、三明、北海、梧州、台湾屏东的市花,海南的省花,黔西南州的州花,赞比亚***的国花……
她生命力旺盛,无论是在路旁的绿化带、立交桥下的小小角落、公园的显眼位置,还是在小区院落、学校操场、住户的阳台上,她都能顽强生长,娇艳夺目,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、心生愉悦。
当她盛开的时候,整个城市就成为了花的海洋,变得更有活力了起来!
远渡重洋,娇艳来袭
三角梅原产巴西,引种我国栽培有一百多年历史。那么这位漂亮、热烈的桑巴女郎是怎么远涉重洋来到我国的呢?
18世纪中叶(1766~1769年),法国探险家刘易斯·布干维尔(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a)率探险队在南太平洋地区寻找新殖民地,随行的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士、植物学家菲利贝尔·肯默生(Philibert.Comerson)首度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(Rio DeJanerio)采集和记述了三角梅这一新植物。
为纪念这位探险家出海的功勋,肯默生根据布干维尔的名字将三角梅命名为Bougain—villea。
三角梅被发现后,便逐渐在全世界适宜的地域传播与栽培;1872年,从英国引入台湾省栽培;1930年前后,三角梅首次从台湾引入厦门;如今,南方很多城市都有了三角梅的美丽身影。
绝美动人,却此“花”非花
我们平常所观赏的“三角形花朵”,其实并不是它真正的花,而是它的苞片。其苞片似叶,花于苞片中间,故称之“叶子花”。
她的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,花梗是深红色的。它的花是淡黄色的,比黄豆还要小,小得使人误以为它的苞片就是它的花,它所开的总是一簇接着一簇的群花。
三角梅的花苞,薄如纸,柔如彩绢,颜色娇艳。
常绿藤状灌木,花型较大;花色丰富,有红、粉、黄、紫、橙、白以及复色这七种颜色,每种颜色还可再细分。